2024年12月31日,白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白山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方案》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举措。
一、背景依据
2021年以来白山市“三线一单”编制时,白山市国土空间规划、土地利用调查、国土空间规划内生态保护红线数据、自然保护地调整、“十四五”规划、水源地调整等诸多工作也在陆续开展,由于各项工作进展时间不一等客观因素,“三线一单”成果发布时未能充分衔接各项工作的最终成果。“三线一单”实施以来,全市国民经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十四五”规划相继发布实施,区域发展战略、生态环境质量目标等发生较大变化,“三线一单”实施应用中存在与新发展形势和新政策要求不相适应的现实问题,迫切需要对“三线一单”实施情况进行评估,支撑成果更新调整。2024年以国土空间规划、国土三调、自然保护地调整和“十四五”规划等工作为契机,组织开展“三线一单”更新调整。
为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按照《中共吉林省委办公厅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吉办发〔2024〕12号)、吉林省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吉林省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动态更新工作实施方案〉的函》(吉环区评办〔2023〕1号)要求,结合《白山市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国家“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相关规划中关于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最新要求,进一步规范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提升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时效性和针对性,强化白山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精细化管理,制定本方案。
二、目标任务
到 2025 年,白山市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扎实成效、绿色转型发展迈上新台阶、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新改善、生态系统功能实现新提高、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实现新进步、生态文化建设谱写新篇章。到 2035年,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成效,全面形成以生态文化、生态经济、生态责任、生态制度、生态安全为主题的生态文明体系;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硕果累累,将白山建设成为环境天蓝水清、经济绿色蓬勃、乡村美丽兴旺、城市生态宜居、人民幸福和谐的美丽白山。
三、主要内容
《实施方案》共六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总体目标。确定了构建我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的阶段性目标。第二部分是加强分区管控。包括科学确定生态环境管控单元、精准编制生态环境准入清单、落实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实施精细化管理。第三部分是实施高水平保护。包括强化分区施策、强化政策协同,规范开发建设活动,以推动生态环境改善。第四部分是健全管理机制。包括强化生态环境监管、建立动态更新完善机制、支撑综合决策、促进绿色发展。第五部分是保障措施。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部门联动、强化监督考核。第六部分是相关成果附件。包括白山市环境管控单元划定情况一览表、白山市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白山市环境管控单元分布图等。
四、涉及范围
白山市全部行政区域,包括浑江区、临江市、江源区、抚松县、靖宇县和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土地面积15667.39平方公里。
五、方案特点
《实施方案》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实施目标明确。建立科学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建立技术完善、责任明确、监管到位、保障有力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为全市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提供有力支撑。二是管控体系精准。科学划定145个环境管控单元,建立了“1+2+1+145”四个层级的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管控要求更加精细化。三是成果应用广泛。优化各区域产业布局,推进城市开发建设,为白山市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制度保障。四是管理体系完善。注重与国土空间规划的动态衔接,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政策与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的协同,建立动态更新机制,探索成果实施情况评估和监督考核机制。
六、内容解读
1、加强分区管控。全市共划定145个生态环境管控单元,包括优先保护单元、重点管控单元、一般管控单元三类,建立“1+2+1+145”四个层级的生态环境准入清单。“1”为全省总体环境准入及管控要求、“2”为松花江和YLJ流域、“1”为白山市环境准入及管控要求、“145”为各环境管控单元环境准入及管控要求。优先保护单元主要包括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黑土地等。重点管控单元包括产业园区、工业集聚区、城镇开发边界内等。一般管控单元优先保护单元和重点管控单元以外的区域。精准编制差异化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提出优化布局方案、管控污染物排放、防控环境风险、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等要求,实施精细化、差异化管理。
2、实施高水平保护强化系统保护,维护生态安全格局。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管控要求,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改善生态环境系统质量,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服务功能。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强化分区施策,推动生态环境改善推动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防范结构性、布局性环境风险。强化在大气、水、土壤、生态等生态环境要素管理中的应用,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有力支撑。强化政策协同,构建环境管理体系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政策与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的协同,构建省域全链条生态环境管理体系。将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纳入相关立法、标准、政策制定修订中,作为重大项目选址等多方面的重要参照和依据。
3、助推高质量发展强化服务功能,推动重大战略实施。加强保护和治理,引导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合理布局,深入实施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发挥白山市区域生态环境优势,强化黑土地保护,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强化制度引领,促进绿色发展落实国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管理要求,引导产业园区绿色健康发展,推进石化化工等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和清洁生产改造。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壮大。强化成果应用,支撑综合决策以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为抓手,推动项目精准快速落地。与规划环评、建设项目环评协调联动,引导企业投资,提升综合决策支撑能力。
4、加强组织保障完善工作推进机制,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各部门加强协调联动,共同推进管控成果实施。建立健全考核机制,纳入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加强领域相关学科建设,建立专业化队伍。